波羅的海三小國曾經給俄羅斯統治,但後來就加入左歐盟,這三個國家就分別是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及立陶宛,位於歐洲波羅的海沿岸,東邊是俄羅斯,北邊是挪威,西邊是瑞典。
這三個國家嘅社會發展,政治,經濟,文化,及基建嘅水平都很好,三個國家的首都,分別是里加,塔林及維爾紐斯,全部都係世界遺產級,所以這幾處的景點都很有歷史價值及美麗!
因為三小國面積都不是很大,而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很多景點,都是集中於首都附近,所以遊覽時間會不用太多,而立陶宛因是三國中面積最大,而且比較出名嘅聖十字山,同埋特拉凱海上城堡,都是比較遠的地方,所以遊覽時間會較多。
愛沙尼亞共和國,通稱愛沙尼亞,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為塔林。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,其國土由大陸部分和波羅的海中的2222左右個島嶼組成,西向波羅的海,北向芬蘭灣,東臨楚德湖,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,總面積45,227平方公里,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。該國主體民族愛沙尼亞人屬於波羅的芬蘭人。該國目前是北歐理事會、歐洲聯盟、歐元區、申根區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、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,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。
愛沙尼亞位於東經21.5與28.1度、北緯57.3與59.5度之間,波羅的海東岸,總面積為45227平方公里,海拔平均只有50米。自然資源匱乏,油頁岩、石灰岩為主要礦產,森林遍布國土的47%。愛沙尼亞境內有1400個湖泊(大多數都較小,最大的為楚德湖,面積為3555平方公里),沼澤眾多,海岸線長達3794公里,有許多海灣、海峽和島嶼。其中島嶼大約有1500個,最大的兩個自立成縣(即薩雷縣和希烏縣);海拔一般不足100米,最高點海拔317米。
溫帶闊葉林氣候;年降水量600-700毫米,較濕潤。 著名景點有塔林、塔圖、市政廣場、路旁嘅大教堂、帕努…等等。
拉脫維亞,全稱拉脫維亞共和國,是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歐洲東北部國家。北、南、東分別與愛沙尼亞、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,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,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。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約為二百萬,國土面積64,589 km2,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。
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,於1918年建國,以里加為首都;而作為單一制國家,拉脫維亞全國分為119個行政區域,包括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。在語言上,拉脫維亞以僅存的兩個波羅的語族語言之一,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(另一個是立陶宛語),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;另一方面,俄語在該國也有廣泛使用。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,仍有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。
拉脫維亞是北歐理事會、歐洲聯盟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、歐洲委員會、聯合國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、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北歐投資銀行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50左右,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。2014年加入歐元區,以歐元作為新的法定貨幣。
拉脫維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,處在東歐平原,屬於北歐,北與愛沙尼亞,南與立陶宛,東與俄羅斯,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。國界線總長1862公里。海岸線總531公里。長全境地勢低平,平均海拔87米,3/4地區海拔在120米以下,地貌為丘陵(東部和西部)和平原。重要河流有道加瓦河、利耶盧佩河和戈雅河。
著名景點有里加三兄弟、采西斯城堡、大教堂、自由紀念碑、黑頭宮、尤爾馬拉海灘…等等。
立陶宛共和國,簡稱立陶宛,位於歐洲東北部,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維爾紐斯,另外還有考那斯與克萊佩達等城市。立陶宛全國人口約三百萬,面積約6.5萬平方公里,北接拉脫維亞、東南接白俄羅斯、南接波蘭、西南接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,西濱波羅的海。
立陶宛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、歐洲聯盟、歐洲理事會、北歐理事會、聯合國、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北歐投資銀行、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、申根公約及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,立陶宛屬於高收入經濟體並為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。
立陶宛位於北德平原邊緣,地形平坦,沒有高山,西部與東部有一些冰磧丘陵,皆不高於300公尺,最高峰為靠近東南部邊界的奧庫斯托雅斯山,標高約294公尺;地貌包括草地、麥田與森林等,另外有許多丘堡古時有城牆防守,為多神信仰時期向眾神獻奉供品的祭壇。全國有超過3000個大小湖泊,大多位於東北部,佔全國面積共約1.5%,最大者為德魯克夏依湖;此外境內也有許多河流流經,其中最長的為尼曼河,具重要航運價值;全國約有28%土地為混合林,林業占全國產值的11%。立陶宛現有5座國家公園(奧克施泰提亞國家公園、祖基亞國家公園、庫爾斯沙嘴國家公園、特拉凱歷史國家公園、薩莫吉希亞國家公園)、30座地區公園、402座自然保護區與668個受國家保護的自然遺產。
著名景點有維爾紐斯、聖安妮教堂、聖十字山、特拉凱城堡…等等。
波羅的海三小國是歐洲東部富有民族色彩及歷史價值的國家,是非常值得到此漫遊的地方。
(鍾小田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