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龍灣(越南語:Vịnh Hạ Long)是位於越南東北部,
被廣寧省下龍市和海防市葛海縣所夾的一片面積為1,553平方千米的水域,
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,也是越南廣寧省的熱門旅遊目的地。
包括1,960~2,000個小島,其中大部分是石灰岩島嶼。
核心面積為334平方公里,擁有775個小島。
下龍灣的石灰岩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經歷了5億年的形成,
在熱帶潮濕氣候的影響下,這個海灣的岩溶演化歷時2000萬年。
該地區環境的地理多樣性創造了生物多樣性,是14種特有植物和60種特有動物的家園。
1994年,下龍灣核心區根據標準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
下龍即下降的龍。19世紀以前,在中國古書籍中,沒有關於下龍灣名稱的記載,
而此海區所知的為安邦,綠水,雲屯等名字。
自19世紀末以來,“下龍灣”名字才出法國的北部灣航海圖。
下龍灣位於越南的東北部,被廣寧省下龍市和海防市葛海縣所夾的,
靠近中國邊境的一片面積為1,500平方公里的水域,
海岸線長120公里,屬於北部灣的一部份。
下龍灣東接錦普市和雲屯縣。
下龍灣海灣中密集地分布著1969座石灰岩島嶼,
矗立在海中,蔚為壯觀。每個島嶼都覆蓋著濃密的叢林植被,
其中一些島嶼擁有巨大的洞穴,而木樁洞是下龍灣區域最大的洞穴。
巖島上有許多巖洞,其中木頭洞最具特色,有“巖洞奇觀”之稱,
位於萬景島海拔189米最高峯的半腰,洞口不大,洞內廣闊,
分為三層,外洞可容數千人,洞壁上的鐘乳石,
形成各種動物形象,活靈活現,令人稱奇。
中門洞是下龍灣又一個著名的山洞,小遊艇可以一直開進洞中。
其中有些島嶼上有流動的漁村、漁民,他們在淺水區工作,
捕捉200種魚類和450種軟體動物。許多島嶼的命名是對它們特別形狀的解釋,
例如大象、鬥雞、屋頂等,島嶼有989個已經命名。
關於海灣起源有三個類似的傳説,反映在名稱上。
第一個傳説稱龍猛力跺在地上而使山嶺崩倒,
形成了很快被水填滿的谷地僅有山嶽的峯頂-下龍灣的巖島-浮在水面上。
另一個民間傳説提到龍的長尾把大地撕裂,造成谷地和縫隙,而在龍躍入鄰近水域時淹了水。
據科學工作者考證,這裏是原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,後沉入海中,形成了這種自然奇觀。
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山石、小島雕附的形狀各異,
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,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,有的如奔馳的駿馬,
還有的如爭鬥的雄雞,最有名的是蛤蟆島,其形狀猶如一隻蛤蟆,
端坐在海面上,嘴裏還銜着青草,栩栩如生。
下龍灣有「海上桂林」之稱,桂林自古即享有〝山水甲天下〞之美譽,
而下龍灣海域之廣和島嶼之多更甚於桂林。在桂林漓江可看到水上生活的人家,
下龍灣卻只見一片汪洋大海和矗立於海上的石灰岩島嶼;
下龍灣和桂林之美都各有千秋。下龍灣的海上景色,
是不是覺得和桂林的灕江有點相同?下龍灣是海上風景,
而桂林漓江則是河上風景,哪個地方的風景較美麗,那就看個人的看法了。
(鍾小田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